Chinese
English
3D二氧化碳激光系列
3D光纤激光雕刻系列
光纤激光打标机系列
半导体侧泵激光打标机系列
半导体端泵激光打标机系列
二氧化碳激光打标机系列
激光内雕机(绿光)系列
激光打点机系列
连续式激光清洗(除锈)机
脉冲式激光清洗(除锈)机
精密光纤激光切割机
管材专用激光切割机
交换平台光纤激光切割机
全包围光纤激光切割机
三维光纤激光切割机
手持式连续光纤激光焊接机
手持式光纤传输激光焊接机
激光点焊机系列
光纤传输激光焊接机系列
激光模具焊接机系列
振镜扫描激光焊接机系列
多功能激光焊接机系列
台式气动打标机系列
柜式气动打标机系列
便携式气动打标机系列
气动单片机系列
卧式旋转气动打标机系列
一拖二式气动打标机系列
专用气动打标机系列
摇臂悬挂气动打标机
电动标牌压印机系列
全自动标牌压印机系列
标牌焊接机系列
充电式标牌焊接机系列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聚焦媒体
专题报道
视频专区
展会信息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修改时间:2015-03-05 浏览次数:436次
坐落于东湖之滨,镶嵌在山水之间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因为“中国光谷”而闻名于世。
这里是中国光电子信息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及光电器件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这里聚集着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50多所国家级科研院所,是中国智力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这里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13家企业,平均每天产生数十个专利,平均每天实现10多亿元的收入,被武汉人自豪地称之为“光谷速度”。
…………
是什么让一个仅有24平方公里的科技园区,变成了51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科技新城,全面亮相世界舞台?是什么吸引着诸多全球顶尖企业在此落户,使其成为华中地区世界500强最密集的地方?是什么吸引一批批高端人才聚集于此,引领着一轮又一轮创新创业浪潮?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探寻“中国光谷”的崛起之路。
1、令人惊叹的“光谷速度”
进入“中国光谷”,标准化的厂房群星罗棋布,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别墅型写字楼依稀可见,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无尽延伸……
沿着高新大道前行,我们很快就到了被称为“光谷新奇迹”的光谷生物城。美国辉瑞、德国拜耳、美国赛默飞世尔……穿行生物城,矗立在一座座建筑物上的全球顶尖企业的标志牌让我们惊叹不已: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去年,光谷生物城的生物产业总收入已突破400亿元。
与光谷生物城南北辉映的是光谷未来科技城,这里各项建设正全面铺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宣传中心工作人员李小克告诉记者,未来科技城从奠基到现在,只有两年多的时间,签约进驻的项目已有100多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0家。
在“中国光谷”,随处可见速度奇迹。
富士康从奠基到一期项目投产,仅仅用了14个月;
中嘉光电从进驻到投产3G笔记本电脑,前后不到80天;
世界500强企业印尼力宝集团投资设立的武汉公司,仅用一天就完成工商注册;
“1991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企业总收入4.2亿元,财政收入388万元。2012年,企业总收入达到5006亿元,是1991年的1100多倍,这就是光谷的发展速度。”李小克说。
2、一根光纤牵出“中国光谷”
在中部崛起的大潮流中,光谷对于中部城市群的产业引领优势不言而喻。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光谷的独特优势在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教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坚持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
光谷的科技优势是多数开发区无法比拟的。这里汇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56个中央及省部属科研院所,1个国家实验室、2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700多个技术研发机构,55位两院院士、3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11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还有正在建设的国内一流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武汉新能源研究院。
1976年,中国的第一根光纤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诞生。1982年,中国的第一条实用通信光纤光缆在武汉铺设,全部使用国产光纤。20世纪末,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光电子产业在国内已经居于领先地位。2000年,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决策者敏锐地选定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发展突破口,提出建设“武汉·中国光谷”。2001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2011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诞生的四大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让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其中,烽火科技一根光纤上传输数据量达每秒240Gb,可供750万人同时在线打电话,世界领先。2012年8月,又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突破:一根光纤传输总容量高达每秒17.32Tb,传输距离达到2240公里。采用这种技术,仅需6根光纤,就能让全国所有人同时在线打电话。与此同时,世界第一台180厘米激光电视、世界第一个语言信息处理服务云计算平台等创新成果频频涌现。
从1988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启动建设至今,光谷已经形成了光电子信息、生物产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中,光电子信息产业已建成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目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占据国内市场的6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5%。
2012年,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生物、高科技服务等主导产业收入同比增长30%,其中光电子信息总收入达1927亿元,占开发区总收入的近40%。
“科技成果接地气,不再有价无市。”李小克表示,开发区鼓励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发展壮大,走出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路子。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这片肥沃的土壤。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不仅建设了关东科技园、关南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而且探索出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四级跳”模式:科技成果在高校产生——成果在高校周边孵化——孵化企业在大学科技园成长——再到专业科技产业园规模发展。成功的模式让开发区高科技成果转化、科研院所改制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科技创业的高潮,光通信、激光等实现了从产业化到产业规模发展的跨越。
去年8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出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黄金十条”。“黄金十条”包括:高校、科研院所教授携带在单位完成的科研成果创业,至少可获得八成股权;科研院所成果1年内未转化,完成人或者团队可自主进行成果转化等等??萍加刖?/span>“两张皮”的难题在光谷找到解决方案。
目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累计注册企业2.37万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81家,上市公司32家。自2009年以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企业总收入保持年均30%的增长速度。同时,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还成为全国105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特批的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另外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别是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
4、品牌辐射带动周边
2001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刚刚建成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时,总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随着光谷的逐步扩容,目前光谷面积已达到518平方公里。
光谷的土地从哪里来?
“靠的是光谷特有的‘托管’模式。”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01年至今,武汉市政府支持光谷与周边洪山区、江夏区多次签订共建协议。洪山区、江夏区拿出土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输出品牌和产业优势,双方共同建设园区、利益分享。在光谷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下,被“托管”的土地很快成为技术创新与投资兴业的热土,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市民、“股民”,收入和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光谷面积不断扩大,承接光谷产业扩张或和光谷合作共建的“园外园”也越来越多,光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也逐渐显现。
2004年12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与鄂州市葛店高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发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帮助葛店高新区打造中国“药谷”。目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经有40多家企业在葛店高新区投资30多个项目,年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亿元。
2006年7月,东湖高新区与孝感高新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中国光谷·孝感电子产业园”。该项目首期投资2亿元,主要生产电子元器件及大功率激光成套设备。
2009年9月,东湖高新区与荆门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国光谷·荆门产业园”。该产业园选址荆门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光电子、环保能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产业,力争通过3年到5年的努力,将其打造成荆门市的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
目前,“武汉·中国光谷”已经在8个城市建立了20多个“园外园”。一方面扩大了光谷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引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日前,科技部按照产业规模、创新能力等10多项指标,对全国88家国家级高新区进行综合评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二。
光电子产业昂然领航,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光谷的活力究竟来自哪里?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给出的答案是:创新的自由空间、鼓励创新的机制、优越的发展环境和完善的资本保障。
1、 “人才特区”的磁场效应
被誉为“中国光谷”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如何吸引海内外一流人才?2009年2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3551人才计划”,即用3年时间,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消费电子及现代信息服务等5个主导产业引进50名行业领军人才、1000名高层次人才,给予领军人物每人60万元至500万元的创业资助。
钱从哪里来?根据湖北省人才规划纲要,地方预算收入的2%用于人才专项经费。在“中国光谷”,这一数字是5%,目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投入人才专项资金7.64亿元。
围绕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武汉市人社、科技、公安、教育、工商等部门,相继出台支持“人才特区”建设的配套政策——
出台人力资本作价出资政策。武汉允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人才的投资人,以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和研发技能、管理经验等人力资本作价出资办企业。这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为资本与人才结合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
实行人才居住证制度。此证被誉为“武汉绿卡”,国内外非武汉户籍高层次人才以不改变户籍(国籍)、不转接人事关系的形式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工作或创业,从投资创业、单位聘用、子女入学到养老保险、办理驾照等,都可以享受武汉市民待遇。
开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不受学历、资历等申报条件和评审常规时间的限制,一般采用专审方式进行,且免考职称外语和计算机。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工作人员李小克介绍,4年来,开发区累计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500多名、人才团队1500多个在企业创新创业,在光谷企业工作的博士为前20年总和的1.5倍。
2 、“资本特区”助企业发展
如今在光谷,基本上没有企业因缺钱而无法发展。
“针对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就有不同的金融服务跟上。”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光谷已启动“资本特区”建设,深化科技金融改革,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构建投融资核心平台。以湖北省、武汉市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国有平台为主导,组织上市企业、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参与,通过股权投资和产业引导投资,发起设立总额10亿元的“光谷基金”,财政直接投入1.8亿元;总额7亿元的“光谷生物基金”,财政间接投入1.13亿元。
完善投融资支撑平台。武汉通过建立担保、创业投资等专项风险补偿机制,开展担?;狗缦詹钩?、创业投资风险补偿业务,吸引社会主体参与,完善投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融资渠道;引导商业银行设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光谷金融超市;设立国有平台参与的企业互助基金等。
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进入不同阶段的准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给予补贴和奖励。以光谷联交所为载体,开展未上市股份公司股权交易、知识产权交易、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等试点工作。
完善的保障体系结出了累累硕果:
“光谷基金”经过3年运作,先后投资了天喻信息、华灿光电、迪源光电、华中数控、力源信息等一批企业,其中华中数控、力源信息、天喻信息等3家企业已在创业板成功上市。
“光谷生物基金”已跟进投资武汉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项目。
光谷担保公司、湖北高和创投公司、武汉博润投资公司等一批投资担保公司,2011年共为光谷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超过60亿元。
如今的光谷,不仅占领着高新技术的领地,更是“资本洼地”。目前,这里已经集聚上市公司32家,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是全国高新区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3 、“一揽子”优惠政策促进创业创新
2010年,还在武汉大学读软件工程的大四学生曹琪,和朋友一起在武汉某科技园注册了武汉橄榄无线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苹果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同类软件研发工作。去年,该公司进驻光谷。谈起搬迁原因,曹琪告诉记者,今天的光谷已经形成了一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生态圈”,很适合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这个地方政策好,很吸引人。
2012年8月,经过反复调研,武汉推出《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诸多优惠政策,助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完成人拥有转化处置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可登记为法人,而此前只能登记为协会……随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1所高校纷纷响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今年第一季度,光谷新增1200家企业,其中大部分创办者为高校教授、大学生。
今年7月,光谷在此前框架下再次出台多项突破性政策,如企业及校企建立研发机构,每年最高可领1000万元研发补贴;注册资本不到10万元的微型科技企业,可免交验资报告;对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效果明显者,年最高奖励30万元;获批国家级战略联盟的牵头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制度成为创新创业的催化剂。截至2012年年底,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企业保有量已超过2万家,全年主导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6项,累计创制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200多项;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项,增长速度超过40%。
4、建设世界级科技城
目前,武汉市政府通过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批复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企业总收入达3万亿元,在光电子、生物、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等领域形成拥有技术主导权的特色产业集群。
根据《意见》,武汉将在这片区域进行诸多创新尝试,如建立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之间双向兼职和流动。东湖示范区将在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对这类新建的中心和实验室将一次性奖励150万元,对示范区内的国家级创新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一次性奖励150万元。
此外,开发区内还将重点建设一批孵化器,重点领域是地球空间信息、激光、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生物、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示范区每年遴选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给予融资等方面的重点扶持,并将在全球招募顶尖科技专家、创业团队等,给予资助资金,吸引他们前来创新创业。
武汉还将加强与芝加哥双城交流合作,学习借鉴芝加哥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推进“武汉·中国光谷”与美国硅谷“双谷”交流,扩大合作领域,借鉴美国硅谷体制机制,重点引进硅谷优势企业,努力把光谷建成世界级科技城。(记者 戚帅华 武怡晗)
地址:武汉东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58号光谷总部国际工业园
总机:86-27-87207888(50线) 分机:86-27-87207888 转 8188/8288
营销中心:86-27-83566512 83566502 83566517 13907157835
网站导航 | 免责声明 | 中国?光谷?武汉中光谷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150031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555号 a>